国际商报记者 白舒婕在线股票配资查询门户
在秋风送爽、稻谷金黄的季节,记者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八家子镇,450亩的桑黄科技示范基地孕育着被称为“森林软黄金”的桑黄。放眼望去,一栋栋身披黑色防晒网的种植大棚整齐铺展,走进大棚,潮湿温热的气息裹挟着木质清香扑面而来,一排排棕色的菌椴上金黄的桑黄破袋而出、悄然生长。这个曾生长于长白山深处的珍稀菌种,如今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目前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桑黄研究院院长刘杰指着一朵朵新长出的桑黄兴奋地告诉记者,“桑黄以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可,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已从初加工转向精深加工阶段,构建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全产业链,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实现产品的多元化,订单迎来爆发式增长。”
和龙这个位于长白山脚下的小城,正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与精准的产业布局,让特色农业“活”起来、产业链“长”起来,让桑黄这一富民产业在延边大地扎根结果,书写一方产业孕育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振兴篇章。
科技赋能孕育致富密码
在日前举行的2025长白山(和龙)桑黄产业大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业内专家、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桑黄产业技术创新突破、市场渠道拓展、区域品牌建设等议题深入交流研讨,为桑黄产业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升级按下“加速键”。
作为全国最大的桑黄种植基地,八家子镇的桑黄科技示范基地见证了延边桑黄从深山野生采摘到人工规模化栽培的华丽蜕变。近年来,在和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和龙桑黄通过“政策补贴+技术指导+品牌培育”三维发力,实现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供给的转型,成为吉林省特色健康产业集群的核心支点。
如今,在和龙这片土地上,众多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不断革新,与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团队共建“桑黄科技小院”和桑黄研究院,成功培育“吉黄一号”菌种,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在精深加工领域持续发力,桑黄酒、桑黄茶、桑黄冻干片等衍生产品琳琅满目,附加值大幅提升;销售渠道日益拓宽,“黄之皇”“林珍源”等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今年5月,和龙桑黄产品还出现在吉港澳经贸交流暨长白山人参推介会上,为和龙桑黄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公司研发的桑黄口腔崩解片等高科技产品已获10项国家专利,产品远销新加坡、中国澳门等地。”刘杰自豪地说。
这条蜕变之路,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李玉表示:“和龙桑黄产业已形成从育种、智能化栽培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成功开发出口腔崩解片等高科技产品,引领中国桑黄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随着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桑黄在增强免疫力、调节亚健康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不断被挖掘,市场需求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桑黄这个年轻产业正快速成长,未来有望成为与灵芝产业并驾齐驱的万亿级市场。”
目前,和龙桑黄产业已颇具规模,全市桑黄种植面积超2000亩,年产鲜品500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80%。随着产业园、智慧工厂等项目的推进,桑黄正从“小菌种”成长为三产融合的“大产业”。“2024年全市桑黄产值为7000万元,今年将达到1亿元产值。”和龙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和龙市将继续聚焦“和龙桑黄”品牌建设,申报道地药材认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和龙桑黄”走向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标准引领开辟产业蓝海
“桑黄产业的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目前的痛点在于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以及市场普及度较低。”深耕桑黄产业多年的浙江桑芝园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薇竹对国际商报记者直言,当前,在各大销售平台上,许多同行的桑黄产品仅属于农副产品,缺乏统一且严格的标准约束,直接导致了桑黄市场价格混乱、品质不一,“关键着力点在于如何提升标准化建设和市场认知。”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长田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如今在和龙,桑黄产业已成为特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企业、资本与消费终端共同驱动,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需要整合当地特色产业、传统食品产业园等资源,打造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科技研发、产品加工、市场交易、文化旅游及标准化建设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政策红利为产业再添一把火——2024年年底,桑黄被正式纳入吉林省食品药品地方标准。和龙桑黄不仅是全国首个获得药用菌类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更在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吉林省首个集齐双认证的药用菌产品。
“这走出了决定性的、关键性的一步。该标准规范了桑黄作为食品的应用要求,不仅为桑黄食品产业迈向规模化、有序化发展之路铺就了坚实基石,也让企业在发展中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更为广大消费者递上了放心选购、安心食用的定心丸,让桑黄能够安全、高效地走进百姓日常健康生活。”李长田说。
针对市场需求,企业则不断推陈出新。陈薇竹说:“公司会根据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做精准靶向的产品开发。比如疫情后大家都很关注免疫力的提升,对呼吸道、结节的健康养护需求也不断增长,我们就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出增强免疫力且针对肺部问题的靶向产品,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未来我们还计划与养老院、康养中心等合作,把更多优质产品带给广大消费者。”
但市场认知度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五年甚至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企业将继续以标准为引领,不断探索桑黄的多元价值,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在线股票配资查询门户,引领桑黄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刘杰对桑黄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富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